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小鹌鹑带动大产业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08 06:22:05标签: 鹌鹑 鹌鹑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畜牧业 > 手机阅读

鹌鹑

莫道农家无宝玉,遍地鹌鹑蛋生金。

最近,细心的人会发现,沁县大小菜店和农家待客的宴席上,多了一份不常见的食材——鹌鹑蛋。鹌鹑蛋被誉为 “动物中的人参”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近日,记者走进沁县郭村镇上湾村,探访鹌鹑成为农家宝玉的秘密。

贫困村孕育新希望

上湾村并不起眼,全村共92户,322口人。其中贫困户56户170人,是省级贫困村。从村主任到支书,50岁的卫保良已经干了15年,对于上湾村的现状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。2010年,几个在河南打工的小伙子回来,给他透露了一个信息:山西的鹌鹑蛋大部分是从河南“进口”的。卫保良动了心思,附近的祁县有几家养鹌鹑的,鹌鹑养殖投资小、见效快,是个发展的好项目。他到处打听,想找个“投资人”。

此时,在外打工二十余年的卫高明回到村里。提起他的打工生涯,老卫笑称自己是“下过煤窑挖过炭,喂过猪娃做过饭”。如今,孩子们都大了,自己也到了知天命之年。老卫不想在外“漂”了,想要回来干点事业。村支书和老卫俩人越聊越投机。2011年刚开春,老卫便和妻子到河南考察。

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养殖业发达,鹌鹑养殖已经形成生产、加工、出口、良种繁育的现代化循环模式。老卫决定从武陟县引进鹌鹑。

成功青睐有心人

7月份,老卫从镇里的信用社筹到了两笔贷款,村里又把原来养牛的九间房给他拿来“搞试点”,他先后两次押回20000只种苗,满怀信心地建起了鹌鹑养殖基地。

鹌鹑成了老卫手心里的“宝”,他经常在养殖舍里观察、琢磨、研究,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。种苗刚开始只有半个月大,非常弱小,要保持暗光、通风的环境,还要喂水、喂食,一次要安顿好几千只鸟,刚押回苗的头三天,他基本不合眼。

8月,老卫的第一批鹌鹑蛋一上市便受到热捧。根据了解的情况,记者给老卫算了一笔账。投入:鹌鹑每天要吃8袋饲料,每袋120元,一年350400元。一只小苗2.1元,一共20000只,共42000元(运输等不确定因素,小苗有死亡,剩15000只)。鸟笼37组,一只230元,共8510元。一年投入400910元。产出:鹌鹑按80%产蛋率计算,每天产12000只蛋,平均60颗一斤,每斤批发价6元,一年是438000元。鹌鹑粪也可回收利用,每三天清一次,产干粪600斤,每斤0.35元,每年干粪25550元。成鸟产蛋一年后,以每只1.2元回收,成鸟可收18000元。总收入481550元减去总支出400910元,一年利润80640元。

算到这里,老卫笑了。他说:“还有其他因素,这并不是最准确的结果。养鹌鹑不仅贷了款,还把给儿子娶媳妇的钱花光了,得感谢妻子的理解与支持。”

在老卫的鹌鹑养殖基地,记者见到了他的妻子贾虎平。老卫负责收蛋、跑市场、联络技术员,剩下的喂料、清粪、添水等活儿,都是她在干。贾虎平说:“去河南的一路上,就没见过个闲人,人家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窝在大棚里干活挣钱,咱吃点苦算什么。”

一枝扫帚容易折

老卫养鹌鹑很快便在山沟沟里出了名,每天都有乡亲们来“参观”。

他说,一枝扫帚很容易就折了,只有很多枝捆在一起,才不容易折。“我最大的心愿,就是成立一个鹌鹑养殖合作社,让乡亲们都来搞,把鹌鹑养殖的规模扩大,规模大了才有竞争力。现在长治、太原等地都是从河南进货,我们市场前景很大。”老卫说道。

谈到未来的发展,老卫胸有成竹,他说:“将来我要引进饲料加工机器,自己加工,减少成本。村里正在建大棚,以后鹌鹑粪便可直接用在大棚里。县里不是号召搞有机农业吗,俺就是要把鹌鹑做成上湾村的绿色有机品牌。”

卫高明盘算着、憧憬着……今年,鹌鹑的效益会更好!

上一篇2012年养鸭子的前景

下一篇婴儿可以吃鹌鹑蛋吗

畜牧业本月排行